9月24日下午,“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校交流培训会”在taptap点点官方网站北校区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分享基地校建设优秀经验。来自全市各区教委、中小学的百余位协同育人工作负责人、主管副校长及教师现场参会,近110人线上直播参会。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张代龙,taptap点点官方网站副校长张晓红出席活动,培训会由培训学院副院长魏学智主持。
张代龙在致辞中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校的评选,是北京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目标的工作任务之一,对于构建“一校一协同中心”工作布局、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具有突出意义。目前首批50所基地校已完成评审,第二批50所基地校申报已启动,期望更多学校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共同绘就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蓝图。
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校长李欣、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张均帅、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次渠家园校区校长商学芳、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年级主任申旭兵和北京四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高杰分别以《金盏花开育桃李 协同之光照未来》《基于儿童发展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135+N”同心圆模式探索与实践》《家校携手 同向共育:家校共育管理机制》和《从各自努力到协同发力:家长学校的进阶实践》为题,介绍了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探索与成效。“一领两行三合四联五统”工作法,“多元共治”理念,“校为圆心、区为主体、资源为纽带”的协同格局,“家校共育管理机制”的实践经验和家长觉察课程让与会者受益良多。
交流分享后,北京教育学院张红副教授给予让人耳目一新的点评。她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大家对协同育人路径的理解,同时指出五所学校的分享展示了协同育人探索的多元路径,这些实践既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也为全市推进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借鉴。
最后,培训学院张祥兰副教授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与基地校申报内容进行专题培训。重点讲解了基地校申报材料撰写规范与注意事项,从学校主导、家长主责、学生主体层面发力,强调“政策对标、问题导向、特色鲜明”原则。此外,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释了申报的逻辑结构、重点要素和常见问题,帮助各校提升申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此次培训会,既是一次经验总结、成果分享的“交流会”,更是一场锚定目标、纵深推进的“动员会”。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深化探索、稳步推进。参会学校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参与实践基地校的申报与建设,为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培训学院
部门审核:魏学智